元宵節起源于漢代,漢武帝時期便有正月十五祭祀“太一神”的習俗。
東漢漢明帝推崇佛教,下令正月十五“燃燈表佛”,逐漸形成民間賞燈傳統。
唐代以后,元宵節發展為全民狂歡的節日,文人墨客筆下“火樹銀花合,星橋鐵鎖開”“眾里尋他千百度,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,燈火闌珊處”等詩句,皆生動描繪了古代元宵燈會的盛景。
傳統習俗中,北方“滾元宵”、南方“包湯圓”的食俗象征家庭團圓;猜燈謎將智慧與趣味結合,成為老少皆宜的活動;舞龍舞獅、踩高蹺等民俗表演則傳遞著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。
此外,許多地方仍保留著“走百病”“迎紫姑”等古老習俗,祈愿新年健康平安。
萬家燈火處,人間團圓時。
元宵佳節已至,讓我們共賞一輪明月,同品一碗暖意融融的湯圓,在璀璨燈火中祈愿山河錦繡、歲月安康。無論身處何地,這份跨越時空的文化紐帶,終將照亮每一個向往團圓的心靈。